ungelivable
“ungelivable” 是网民新造的单词,意为“不给力”。ungelivable这个词,虽然看上去是英语,却体现了中西合璧的造词逻辑。前缀“un-”在英语中表示否定,可翻译为“不”;后缀“-able”在英语中表示单词为形容词;而中间的“geli”却是直接音译自中文的“给力(geili)”。与其他英文单词相比,这一“中式英语”单词基本上符合了英语造词规则,唯一不同之处则在于——老外绝对看不懂。
2010年11月7日一条微博在短短几个小时内被转发上万次。这条微博自信地宣告:“有一个新单词诞生了 :ungelivable(不给力)!”会心而笑的网友们纷纷转载,“不转的话,就太unge-livable了!”虽然老外看不懂,但是ungeli-able在中国网友中却大受欢迎。“昂给力围脖!”网友们不仅第一时间就弄懂了它的发音,而且举一反三,“不给力是ungelivable,给力就是gelivable。”“哈哈,这单词实在太gelivable了!”各知名微博对此进行纷纷转载,转发量很快破万。网友戏称,ungelivable可能是有史以来传播速度最快的英文单词。[1]
如果gelivable真被收录进英语词典,那首先要归功于中文原词“不给力”。据介绍,“给力”一词可能源自东北或闽南方言,有很棒、很精彩的意思,现多用来形容事物“够劲”、“使人振奋”、“感到力量”等。
2010年,“给力”一词突然流行起来,并在世界杯期间被广泛使用。究其根源,竟是一部由网友进行中文配音的动画片《搞笑漫画日和》。在其中一集《西游记:旅程的终点》中,唐僧师徒历经磨难到达天竺,发现所谓终点只是一面写有“天竺”二字的小旗子,孙悟空便对唐僧抱怨说:“这就是天竺吗?不给力啊老湿。”由于动画本身对《西游记》进行了大胆解构,同时配音组的本土化翻译极具创造性,因此该动画受到网民热烈追捧。“不给力”和“老湿”等新词也由此流行开来,不仅成为众多网民的口头禅,而且在现实生活中的使用频率也在急剧上升。
在使用英语时,因受汉语思维方式或文化的影响而生搬硬套、拼造出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,具有中国特征的不规范的或畸形的英语。这是中国人在学习英语过程中普遍出现的,尽管暂时、却是必然的一种语言现象。随着英语在中国已经成了一个流行的话题,许多新鲜事也跟着出来了。
中式英语指学习者在写作中往往先用汉语打腹稿,或列出中文提纲,再把汉语一句句机械地转换成英语,带有明显的汉语痕迹,因而不能被以英语为母语者所接受。 中式英语指带有中文语音、语法、词汇特色的英语,是一种洋泾浜语言。在英语中被称为 “Chinglish”,而这个单词本身也是“中英合璧”的。
最著名的中式英语可能是long time no see(好久不见),过去被老外当成笑话,而今已成为标准英文词组。
good good study,day day up(好好学习,天天向上)、niubility(牛气哄哄)等也是知名度很高的Chinglish。
知名社交网站Facebook上有“救救中式英语”小组,收集有2500余条中式英语,小组成员达8000余名。
美国的全球语言监督机构日前发布报告称,在1994年以来加入国际英语行列的词汇中,中式英语贡献了5%至20%,超过任何其他来源,成为英语新词汇最主要来源。
近期评论